【一线特写】烈日下的坚守 | |||||
| |||||
清晨,深圳的天际线刚浸染上淡金,暑气便已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在城市上空悄然铺开。大空港截流河项目的工地上,已有零星的金属敲击声刺破宁静。工人们早已进入作业状态,安全帽下的额头沁满汗珠,反光背心被汗水浸透贴在后背,但握钢筋钳的手却稳如磐石。此时,炽热阳光已将劳动者的坚守,烙成工地最动人的风景。 汗水里的责任:平凡身影筑就民生工程 基坑旁,钢板桩如列队的士兵般林立,钢筋骨架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正弓着身子检查每一根钢筋的排布、校准位置,他们的手指在钢筋上滑动,仿佛在触摸城市的脉搏,每一个动作,都牵系着工程质量与安全的神经。这些钢筋是构成截流河工程的“筋骨”,守护沿岸数万居民的安宁。 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手机里存着孩子的笑脸、父母的叮嘱,却在酷暑中暂别这些温柔的身份,以“建设者”的担当投身水环境治理。截流河综合治理不仅关乎防洪排涝,更承载着区域生态修复与城市品质升级的使命。 当城市还在清晨的慵懒中苏醒,工地的汗水已在钢板上汇成细流,悄然诉说着奉献。没人计算过一天要擦多少次汗,毛巾在脖子上拧出的水迹很快又被新的汗水覆盖;没人抱怨过钢筋烫手、地面烫脚,工人们只是在操作间隙走到临时搭建的遮阳棚下,灌下几口加盐的凉白开,又转身投入工作。“早一点推进,工程就早一点见效”的理念,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刻进每一次弯腰绑扎钢筋、每一回挥汗搅拌混凝土里的信念。 被看见的坚守:从协作细节到精神传承 “他们的付出应该被大家看到!”这份“看见”,不必依赖惊天动地的故事,只需留意那些藏在协作里的细节。钢筋班组抬着数米长的钢筋骨架移动时,前面的人会特意放慢脚步,提醒后面的人“脚下有钢筋头”;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工与平仓工会用手势默契交流,一个眼神便知振捣时间是否足够;安全员巡逻时,会默默给遮阳棚的支架再拧紧半圈螺丝,确保工友们歇脚时的安全。 这些无声的协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分工,成为截流河治理战场上“烈日下的坚持”的生动注脚。在高温天气里,工程团队根据每天的情况灵活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正午11点至下午3点的酷暑,把清晨的开工时间提前到七点,傍晚的收工时间延后到七点。“虽然两头赶,但效率反而更高。” 项目经理说,这是团队在实践中摸索出的节奏,既保障工人健康,又不耽误工程进度。 为了应对高温,工地的茶水间永远备着绿豆汤和藿香正气水,隔段时间还会送上解暑冰棒和西瓜;钢筋加工区搭起了遮阳棚,避免钢材在烈日下暴晒后温度过高。这些细致的安排,既是对劳动者的呵护,也是对工程质量的保障。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只有让建设者们感受到尊重,他们才能把这份尊重转化为对工程的用心。 在截流河的工地上,“传帮带”的传统从未因高温而褪色。老工人会教新工人“戴手套握钢筋时要留个透气的缝,不然汗水闷在里面更难受”;经验丰富的木工能凭手感判断模板的湿度,“天太热,模板容易开裂,拼接时要多刷一道脱模剂”。这些带着体温的经验,像一颗颗种子,在烈日下生根发芽,长成团队攻坚的精神根系。 或许,他们的名字不会被太多人知晓,但钢筋的排列间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基坑的开挖深度,都在默默记录着这份坚守。或许,他们的故事平凡得如同工地的尘土,但正是无数“平凡”的堆叠。每一根绑扎牢固的钢筋、每一次精准的测量、每一方合格的混凝土,才垒起了截流河工程的坚实基座。当未来截流河的防洪闸缓缓升起时,当沿岸的居民在公园散步时,这些平凡的付出,早已化作工程的一部分,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 城市温度:致敬每一份“炙烤下的热爱” 七月的深圳,地表温度常常有40多摄氏度,而大空港截流河工地的热度,更来自建设者们的热血。他们皮肤黝黑的脸庞上,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日晒雨淋的痕迹,却在谈及工程未来时,眼里闪烁着明亮的光。“等明年这个时候,这里的河道早就通水了,岸边的树也该开花了。”一位钢筋工望着远处的河道轮廓说,语气里有藏不住的期待。 这份期待,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生动诠释。建设者们或许不会亲眼见证工程全部完工后的样子,但他们知道,自己此刻绑扎的每一根钢筋,都在为未来的清澈河道打下基础;此刻浇筑的每一方混凝土,都在为城市的生态屏障添砖加瓦。 深圳这座城市,向来以速度与创新闻名,而截流河工地上的建设者们,正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城市精神。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践行着“治水为民”的承诺。当城市的写字楼里响起空调的嗡鸣,当咖啡馆里飘出冰饮的凉气,这些在烈日下挥汗的建设者,正用最朴素的方式,参与着城市的生长。 工地的围挡上,印着截流河治理后的效果图: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的芦苇荡里有水鸟栖息,孩子们在亲水平台上嬉戏。这张图被阳光晒得有些褪色,却被工人们看了无数遍。“等工程建好了,我要带家人来走走,告诉他们哪段是我参与建的。”这朴素的愿望,藏着建设者对城市最深厚的情感。 截流河的水终将变得清澈,岸边的草木终将枝繁叶茂,而此刻烈日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在为那一天积蓄力量。这些汗水里,有对职业的敬畏,有对团队的信任,更有对深圳这片土地的热爱。它们会渗入土壤,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会汇入河流,见证着从“治水”到“智水”的跨越;会留在建设者的掌心,成为他们与这座城市对话的独特印记。 当未来的市民漫步在截流河畔,或许不会记得这些建设者的名字,但他们脚下坚实的堤防、眼前清澈的河水、身边葱郁的草木,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有一群人,在酷暑中坚守,用汗水浇灌出城市的温度。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