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护“盾”,筑牢工程质量防护网 | ||||||
| ||||||
在城市地下空间拓展的壮阔画卷中,盾构管片如同构筑隧道的“钢筋铁骨”,其质量直接关乎工程的安全与寿命。作为盾构施工的关键一环,管片从“出厂”到“拼装”的每一步运输与吊装,都面临着磕碰、磨损等潜在风险。在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铲听区间盾构施工中,项目部坚持以“毫米级”的保护意识,为管片打造全流程的“防护铠甲”,让每一块管片都以最佳状态守护地下通道的坚实与稳固。 运输路上“温柔守护” 当管片踏上运输征程,第一重保护便已就位。 传统运输中,钢索与管片直接接触可能造成边角损伤,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在每一根固定绳索与管片之间,都加装了定制化的柔性保护套。这些由高弹性橡胶做成的“防护衣”,如同给管片穿上了柔软的“铠甲”,既能承受运输途中的颠簸拉力,又能通过缓冲作用消除钢索与混凝土表面的摩擦损伤,让管片在长途跋涉中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自加装柔性保护套以来,管片运输环节实现“零破损”记录。截至目前,累计运输管片130环,经质检人员逐片检查,所有管片有保护垫片的地方边角完整度,未出现因运输颠簸导致的裂缝、掉角等质量问题,为盾构施工的连续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转运作业“精准呵护” 进入施工现场,叉车转运是管片“转场”的关键环节。 结合转运作业实际,项目部为叉车臂量身定制了尼龙保护套,其内侧采用防滑纹理设计,外侧覆盖高强度缓冲材料,既能确保运输时的摩擦力稳定,又能避免叉车金属臂与管片直接挤压。操作人员在每次运输前,都会对保护套的完整性、磨损程度进行“三查三对”,确保防护措施万无一失。这种“工具+流程”的双重保障,让管片在升降、转向过程中始终处于“零损伤”状态,为后续拼装的精度奠定基础。 自实施该套防护方案后,累计完成管片转运作业百余次。在转运作业完成后,值班工程师都会依据《盾构管片质量检验标准》,对管片进行检查:用2米靠尺对表面平整度进行测量,偏差全部控制在5毫米以内;还通过目视与专用工具结合的方式,检查边角是否存在缺棱、掉角等问题,经统计,管片在转运过程中的损坏率已经控制在5%以内。 质量理念“匠心传承” 这些保护措施的背后,是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团队“以管片质量论工程品质”的匠心坚守,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通过可视化培训、实操演练让每一位作业人员掌握“保护细节即安全底线”的操作逻辑。如今,运输车上整齐的保护套、叉车上锃亮的防护臂,已成为项目现场一道独特的“质量风景线”,更让“每一块管片都是生命线”的理念深植于建设者心中。 从地面到地下,从运输到拼装,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质量部以“保护无死角”的决心,让每一块管片都承载着对城市建设的敬畏。这不仅是对工程质量的承诺,更是对千万市民出行安全的担当——因为我们知道,筑牢管片的“防护网”,就是在筑牢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基石”。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