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说】青春筑梦红色热土匠心传承八局精神 | |||||
| |||||
七月骄阳似火,青春热血沸腾。7月25日晚,我和另外3位新员工来到了水电八局百色通航项目部。在这里,红色文化的浸润,让我的初心愈发坚定:项目团队的关怀,更让我倍感温暖与安心。为帮助我们新员工快速融入团队、传承红色基因,项目部精心策划了为期四天的迎新及培训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暖心入职关怀与系统业务培训,为我们扣好了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 红色洗礼:在革命圣地叩问初心 来到项目部的第一趟旅程,我们去到了百色“老三篇”——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建筑上方依旧光彩亮丽的陶瓷雕塑仿佛还映射着1929年邓小平同志在此运筹帷幄的身影。百色起义纪念碑前,仰头望见那高耸的碑体刺破云层,仿佛一柄凝固的火炬,碑座上“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几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泛着沉甸甸的光,每一笔都似由先烈的骨血铸就,让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走进百色起义纪念馆,展厅里的老照片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微黄,邓小平与战士议事的照片满是岁月痕迹:粗瓷碗与圈划的地图,见证着不足千人的队伍,于西南点燃革命星火。“忠魂墙”上,学生、农汉、少年的名字密密麻麻,许多人未留影像,却以生命践行“让后代过上好日子”的初心。百色脱贫攻坚展示馆里文秀书记的驻村日记让我们频频驻足,曾经,我对于百色的认识是贫苦的,是偏远的,但当我了解了这篇红色土地之后,我坚定了“扎根一线、建设老区”的信念。 正如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所说:“上善若水,顺势勇为!”,我们青年人更加要奋勇争先,学习前辈精神,积极发挥个人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学习,用实际行动展现担当。 暖心融入:细节之处见真情 “丹姐像带孩子一样!”这是我们新员工常说的一句话,从长沙到百色,我们跨越了将近1000公里,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关心让我们不害怕远行,却像是“回家”。早已铺好的床、提前打开的空调、种类齐全的生活用品、百色特色芒果无不向大家诉说着欢迎,同时这里面还有项目部对我们的热情。 我想,许是这些细节,在到达项目部后,我们都在给父母打电话,汇报平安的同时也告诉父母我们在这里可以过得很好。 匠心传承:入职第一步 来到项目的第一天,从领导班子到各部门负责人一一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到达项目部之后我才发现,领导们对我们的专业早已有了清晰的了解,项目副经理樊传刚说:“百色是你们成长的练兵场!”是的,作为青年人,我们无畏烈火骄阳,不惧风霜雨雪,在这里,我们可以逐梦右江,用混凝土浇筑梦想;在这里,我们能够扎根百色,用钢筋支起希望。同时,项目部的专业介绍和一对一。面对面的谈话,也为我们的职业生涯提供了良好的规划,新员工是新力量,但也需要前辈的引领,项目部为我们制定了安全教育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计划,这都让我们感到前路不再一片渺茫! 一线启航:把课本知识用在工地上 作为刚到项目的新员工,当听到“必须下工地历练”的要求时,我的内心既期待又忐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突然明白,那些在课堂里反复推导的水力学公式、在实验室精心测算的混凝土配比,终于要迎来真正的考验了。 “工地是最好的课堂,汗水是最真的墨水”,虽然现在还没正式下工地,但已经能想象到在炎炎烈日下核对施工图纸的场景,在机器轰鸣中记录监测数据的专注。并且项目部为我们准备的工作服、安全帽、反光衣都提醒着我:那些曾经存在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快就要变成升船机里的每一方混凝土,变成围堰工程的每一组监测数据。虽然不知道三个月后会被晒黑几个色号,但我已经准备好将青春的热度融入右江的浪花里,让每一滴汗水都成为专业成长的见证。 从红色教育基地的沉浸式学习,到项目团队手把手的“传帮带”;从量身定制的职业规划,到热气腾腾的“工地第一课”——水电八局百色通航项目用既有厚度又有温度的方式,让我们新时代水电青年与革命老区建设同频共振。在这片黄文秀同志倾注过热血的土地上,我们新时代建设者将以青春之我,筑梦壮美广西! | |||||
【打印】 【关闭】 |